新闻详情

远方:美国人为何能平静度过“高考日”?

在美国生活十多年,我对高考这个话题已经感到很生疏,记得几年前回国听朋友们聊高考,我连一本二本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今年,因为关注有关教育的话题,我也特别关注了一下高考。那几天,媒体里铺天盖的关于高考的新闻,确实让我非常震撼,尽管其中很多在国内早已是流行多年的“新常态”了。

“高考日老师家长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高考房抢手考场附近酒店1夜涨6倍”、“高考当天酒店推出666元金榜题名餐”、还有“高考高科技安检严防作弊”、“美女交警驾私家车爱心护考”、“公司为名员工放高考假”,以及那些里三层外三层头顶烈日场外陪考的家长们的照片,透过这些抓人眼球的新闻,我们看到高考真的成了名副其实一年一度的“国家大事”,怪不得现在国外媒体都已经把“gaokao”当个新词直接使用的。

那么,在美国,老师学生和家长是怎么度过“高考日”的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没有中国这样全国统一、一年一次的高考,可是美国的大学也需要考核申请人的成绩。我们不妨把这些申请大学必要的考试称之为美国的“高考”,其中SAT和ACT(二者可选一)、单科SAT、AP都是全国统考,只不过是考试时间分散,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年级参加这些考试。

笔者(远方)的大女儿一年前刚刚高中毕业,所以我对她参加过的考试还记忆犹新。女儿在十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几科AP和SAT单科考试,不过最集中的是十一年级期末,在五月下旬和六月初的两周里,她参加了包括ACT、SAT单科、AP在内的十门考试。可以说这些考试的成绩对她申请大学都非常重要,可是那些天我们的日子过得平平常常。

记得考试前我们收到学校寄来的通知,上面除了注明时间地点和必带的物品,就是希望学生休息好,早餐吃好,没有任何“励志”的话。而我这个当妈妈的只是在考试当天的早上给女儿做了她喜欢吃的鸡蛋饼,代替了平时简单的牛奶加面包。

下面我根据女儿的亲身经历来记录一下美国“高考日”的考场内外。这些考试的地点有些是设在我们的学区总部(相对于国内的教委),周末的考试设在学区内的高中。在周间的考试学校会提供校车,学生要提前到学校,然后由校车送到考试地点,周末就要自行到考点。我为了让女儿多睡一点,所以每次都是开车送她,其实大部分考生都是家长送或是自己开车去的。

我们学区的考点外没有工作人员森严把守,家长把孩子送到楼前就马上驱车离开,根本没有人在那里一直守着。考生进到教室后,监考老师要检查准考证和带有照片的学生证或是驾照,考生要把随身的包和手机统一放到教室的前面,自己的桌上只能放必要的文具,包括几根已经削好的铅笔,黑色或蓝黑钢笔或签字笔,一些理科考试可以带计算器,但是考前要经过老师检查。考场里一般有一到两个老师,考试期间老师会来回巡查。

美国的这些考试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只有一个小时,有的要两三个小时,时间长的中间会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监考老师最后会去除这些时间,比如三个小时的考试中间休息了十分钟,那么最后的总时间就是三个小时十分钟。在休息时间里,考生可以上卫生间,可以喝水吃东西,甚至可以在教室里互相交谈,不过只能说像“今天的考试太难了”或是“太容易了”这样的话,绝对不能涉及考试内容,因为老师就在身边“监视”着呢。

再来说说老师,微积分AP考试的那天早上,女儿下车之后和几个同学一起走向停在楼前的一辆皮卡车,我一看,原来是教这门课的男老师站在那里,笑眯眯地从车上拿来一个个donut(甜甜圈)递到自己学生的手里,后来女儿告诉我还有几个AP老师考试前也到门口给他们加油鼓劲,而且这些老师都会带些东西,如糖果、小零食等,还有个老师贴心地送每个学生一只削好的铅笔。

美国的AP课(大学先修课)是在高中开设的大学课程,选择参加AP课程学习的学生首先要通过比普通课高一级的荣誉课程。女儿在一所普通的公立高中,普通课的很多学生不拿学习当回事,老师的要求自然很低。而AP课则不同,课堂上都是真心愿意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也特别用心。AP统考前各科老师都会用两三次课后时间帮助学生复习,考试的时候老师们来到考场外用“糖衣炮弹”给学生鼓劲,但不会用“改变命运”那样的大道理给学生施加压力。直到现在女儿回忆起那些AP课的老师,心里还充满着深深的感激。

远方分析:美国的“高考日”,从学生到家长老师何以做得到以平常心淡然对待?这里有多种原因。

首先,像SAT和ACT这样的综合考试,一年里有多次,学生自认为成绩不理想可以考第二次第三次。而单科SAT学生们可以考几门,然后选择成绩最好的二到三门申请大学。因为有多种选择,也因为战线拉得长,所以美国的“高考”没有中国高考那种“背水一战,成败在此一举”的紧张感。

第二,美国这些考试的分数标准与国内很不同。SAT综合考试满分是2400,ACT满分是36,单科SAT满分是800,AP满分是5分,每一种考试又有自己的一套评分体系,非常复杂,绝不像国内的高考那样考卷上就明确标明每道题的分数。如果一个中国考生说自己高考数学得了满分,那是货真价实的完美无瑕疵,而如果一个美国学生SAT数学单科得了满分800,你千万不要被吓着,因为即使错两三道题也可以得这个分数。同样,SAT综合考试、ACT、AP的满分都不意味着全部答对,就是说有小错误照样拿满分,AP成绩是“离谱”,有些科目答对80%就可以得满分。这样的评分标准下,考生们就不必“锱铢必较”,在考场里自然不会过度紧张和担心了,他们当然也理解不了“提高一分,干倒千人”这样中国特色的高考口号了。

第三,美国学生对考试成绩不斤斤计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大学录取不像国内那样有统一的“一本二本”分数线,各个大学自行制定标准。其实远方还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好大学公布过所谓的录取分数线,因为在好大学的录取条件中,这些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如申请论文、课外活动、获奖、义工等等在考试成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时会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顶级名校的录取中,考试成绩占的比重似乎更低。每一年,都有很多SAT2400分和ACT36分的学霸被顶尖常春藤拒之门外。坊间甚至有一种说法,大藤名校不喜欢满分的学生,因为他们给人的印象太书呆子气了,SAT2350分和2400分在大学录取官的眼里没有高下之分。所以很多升学专家给申请好大学的学生这样的建议,若SAT达到2300分就足够好,不必再考,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其他方面上更有意义。

总之,中美两国对待“高考”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是由两国不同的大学录取方式,更深入探究,是由不同的教育体系和理念造成的。美国的“高考”制度不会让学生有“寒窗苦”之感,“看上去很美”,但却无法在中国照搬套用,因为我们的社会土壤还不能实施美国式的大学招生制度。在社会公平、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存在的大环境下,高考依然是无奈而必然的选择,依就是千军万马要同时挤过去的独木桥。


网站二维码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全站搜索